2013-05-11_0922.2MOS0
這是5/11早上九點22分的雷達迴波圖,有被紫紅色那區塊掃到的地方下雨頗疾,所以我留下了這張回波圖當紀念。


今早報紙也報導了昨天的雨,新聞是這樣寫的:
擷取
擷取2

我不知道大家看到這樣的對比照片有何感想?
不知道會不會有沒細看內文的人被這照片誤導為『一場豪雨導致九蛙剩一蛙』?

這兩張照片的吸引力很足夠啊!
但是豪雨前後的對比就不符合實際狀況啦!
這明明是四月初至今的雨量累積,是否應該在照片打上:
『四月初vs.今天』或者『枯水期vs.豐水期』之類的比較不會誤導讀者?

不過如果報紙認為,不細看內文是讀者的錯,那就只能說,這份報紙並不算是友善忙碌現代人的報紙吧!(冷淡)

那就來細看內文吧:
內文的確有寫四月以來,但在第二段:兩小時傾盆大雨帶來逾百毫米雨量?!

兩小時逾百毫米是很驚人的。

因為豪雨是這樣定義的:
"24小時"逾"130mm" (且其中有1小時>15mm) 稱為豪雨。

若兩小時即超過一百,那還蠻可怕的,(雖然近年常有極端降雨,但這先不提)
所以我就查了一下日月潭的雨量,如下:(右邊看到左邊)

擷取3

看起來,雨量最強那兩小時分別是29.5+36.5,約66mm,哪來的逾百?就算是一整天也是91mm啊!

於是我開始自我懷疑,我誤會了『逾』這個字,改連教育部字典:

擷取4

『逾 』是超過、越過沒錯。

再回到原先的話題,想請問一下報紙怎麼回事?
有必要連雨量都要誇大嗎?

水位的部分我就沒查了,如果連抄錄水位都要亂寫,我都搞不懂要報紙何用?
我也不知道如果連氣象資料都要亂報的話,其他難以查證的新聞是否還有可信度!

小白今天還問我為何報紙十分鐘不到就看完了,WELL,隨便瞄一篇都有問題,我幹嘛花時間細看?

==

說到極端降雨(不談定義),大家都會想到莫拉克。
對莫拉克雨量的概念,我想應該是『很多』,數字的紀錄是這樣:
累積總雨量最大為阿里山:3059.5mm。
累積24小時雨量最大為阿里山:1623.5mm。
然後,阿里山的年均降雨約是4100mm。(臺灣的年均降雨則是:2500mm)
阿里山號稱兩天下滿一年的75%!
(換個方法來比喻,將4個半月的淋浴水在洗澡時整個澆到頭上吧!)

而莫拉克還不是每小時的雨量榜首!莫拉克最大的是每小時破50mm(←這數字是一天的大雨量)
每小時的雨量榜首是梅姬的181mm(←這數字已經超過一天的豪雨量)
所以?
所以後續處理就脫離氣象業務改進入防災業務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shi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