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7%.jpg  
百分之七的溶液
尼可拉斯‧梅爾(Nicholas Meyer)
臉譜

我想,我應該要尊重每個人對自己心目中所喜好的作品的致敬方式。
只不過,從同人誌時代,我就是一個獨斷又好批評份子。

這本『百分之七的溶液』對我來說,是個糟糕的作品。(內文可能有劇情)


從第一章開始,文中參雜許多原作的對話內容讓我頗為安心,可沒幾頁,『不是華生』的風格就再也掩飾不了了,我想『偽作』在同樣為文字呈現的作品中更容易被一眼揭穿。

首先,華生的廢話不多,就算是『巴斯托克維爾的獵犬』的廢話也不是這種形式。

再者,這本書沒有時代感,詭譎的濃霧、灰黑的落塵、永遠不乾的地面污泥、雜沓的人群、紛亂的氣味與噪音、狂呼而過的馬車,在進入貝克街221B座後彷彿隔絕開來的平靜,這本書沒有出現!

至此閱讀者我已坐立不安,而腳色們甚至還沒出發前往維也納。

關於維也納,贗作的氛圍再此表現至極,無聊、平板,該屬於維也納的帝國風華呢?19世紀末的國事議論呢?這實在不像是每天由泰晤士報開啟一天的福爾摩斯與華生!
同樣的那些雜沓的人群、紛亂的氣味噪音、狂呼而過的馬車呢?還有,你們的風塵樸樸呢?只能說不愧是偵探與醫生,接連轉車換車這麼多天,呼吸滿是煤煙灰塵的火車、橫跨海峽與歐洲,還能精力充沛馬上辦案!

我想對於福爾摩斯,每個讀者在心中自有其無法擅改的一面,對我來說,就是
『莫里亞堤的突兀出現』,大家都知道這個事件的背景,就不能忽略掉系列作中這個小小的不完美?
『波西米亞宮廷的那個女人』,我實在記不得這位小姐的名字,我也不覺得我有必要記住。我認為這是作者的小小浪漫,不是福爾摩斯的小小浪漫,完全是兩回事。
然後就是『福爾摩斯厭惡女人、厭惡婚姻』,如果對19世紀末的英國女性的偏見有點概念,大概就不覺得這有什麼了不起了。除此之外,對現代人來說『禁欲』很無意議或變態,但在那個年代,這是魅力。所以福爾摩斯能成為既入世又出世的腳色。

可偏偏我最討厭,全都是偽作最喜歡延伸的那些!!

這部裡大概除了『波希米亞那女人』沒真的出現以外,其他全都出現了。何況書裡還有『佛洛伊德』,我怎麼會以為美國人對佛洛伊德的詮釋會跳脫那些著名的對性慾的過度詮釋呢?(←不要懷疑,我就是在全體攻擊無誤。)
(又不是每個男人都是陽具人,人家總有權選擇抱著熱水袋而不抱滿嘴抱怨的脂肪塊睡覺的權利吧?當然也不是換個性別就OK!)

撇開這些不談,我也不想看到福爾摩斯的人性脆弱面展現超過文章一段以上!(如果原作有我就閉嘴)

最後,『搶貴族靈車』跟『站在疾駛的火車上格鬥』,更是嚇壞我,是很精采,但這麼非現實是?魄力跟莽撞是兩件事,尤其最後牽扯入這件事情的,除了可以拍拍屁股走人的中產階級權貴x3人,其他像是司機、站長被要求閉嘴就算了,還都被免職了,這些人該何去何從?

話說,那個死掉的貴族到底是誰?書中描述了『衣著過時胖子、胖老婦人、年輕的侄子、年輕的女孩、精美的盾形紋章』,我本來以為是奧匈帝國的王儲魯道夫,可1890年3月俾斯麥下臺,一年後大約是1891年本書的故事發生,而魯道夫1889年就過世了,而且這些人跟他家的人外型不像。所以...哪位啊?就這樣莽撞搶人家靈車實在太扯了:(

另外我也不記得福爾摩斯哥哥是個胖子,可能是因為他是原作我最愛的腳色(比福爾摩斯更喜愛),下意識忽略掉了吧...(遠目)
(這本可惡的書還說他瞇了瞇胖得跟豬一樣細成一條線的眼睛!可惡!)

==

這是個人怨念,
在維也納這個充滿咖啡廳的城市,本書中唯一出現過的咖啡廳(也是佛洛伊德平常去的咖啡廳),在我們拜訪完眾多咖啡廳後卻漏掉這間!可惡!下次再去!

==

以前所有非華生的福爾摩斯相關作品我都不喜歡,包括出現在亞森羅蘋中的偽物、前些年臉譜出版的福爾摩斯120年紀念的全部作品、日本某漫畫、以前的新編劇本電影等等。
可這兩年的電影版華生跟福爾摩斯,還有BBC的夏洛克我都覺得還不錯,還以為是自己底線放寬,沒想到只是碰巧打到我的點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shi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